铜镜

拼音tóng jìng
注音ㄊㄨㄥˊ ㄐ一ㄥˋ
近义词镜子明镜

基本释义

[ tóng jìng ]

古代铜制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历代曾有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为玻璃镜所代替

详细释义

铜镜 [tóng jìng]
  1. 亦作“铜竟 ”。古代照面的用具。铜制,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我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 商 、周 、秦 、汉 ,直至 明 清 ,长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后,才被取代。

    《后汉书·西羌传》:“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 晋 陆机 《与弟云书》:“ 仁寿殿 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餘,广三尺二寸。”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六:“要间鹿卢剑,铜镜能辟邪。”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与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铜竟各一枚。”

铜镜 [tóng jìng]
  1. 铜制的镜子。通常为圆形。照面磨光,而背面则雕铸人物、禽兽等花纹,并在中央置一钮孔,用来系绳垂挂或固定于镜台上。明、清以后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造句】这面铜镜是明代的古董,价值不菲。

最新词典

词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