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 附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2024年湖北考生要考上青海民族大学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青海民族大学的湖北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湖北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
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在湖北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青海民族大学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湖北历史类(本科)480分,位次27223,招生人数8人;湖北物理类(本科)424分,位次129793,招生人数12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湖北考生要想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历史类(本科)要在480分左右;物理类(本科)要在424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青海民族大学历年在湖北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8 | 480/27223 | 426 |
2023 | 历史类(史+政) | 本科 | 496/22031 | 426 | |
2023 | 物理类(物+地或物+政) | 本科 | 12 | 424/129793 | 424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77/94563 | 424 |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8 | 494/24151 | 435 |
2022 | 历史类(史+政) | 本科 | 497/23074 | 435 |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00/22067 | 435 | |
2022 | 物理类(物+地或物+政) | 本科 | 12 | 445/101760 | 409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53/96100 | 409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63/89170 | 409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64/88458 | 409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67/86347 | 409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72/82900 | 409 | |
2021 | 历史类(史+政) | 本科 | 6 | 523/26549 | 463 |
2021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26/25339 | 463 | |
2021 | 物理类(物+地或物+政) | 本科 | 18 | 470/82456 | 397 |
2021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471/82000 | 397 | |
2021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472/81513 | 397 | |
2021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76/79624 | 397 | |
2021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80/77677 | 397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在湖北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湖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在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批示下办起来的,是共和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学校从1982年开始留学生教育,是青海开展留学生教育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校,也是省内唯一举办孔子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高校。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3个学院(含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一个民族学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省级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哲学、艺术学十一大门类,其中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5.93%,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6个,占比为44.07%,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