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考上牡丹江师范学院要多少分 附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2024年广东考生要考上牡丹江师范学院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广东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广东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在广东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广东历史类(本科)491分,位次45451,招生人数19人;广东物理类(本科)492分,位次153395,招生人数24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广东考生要想被牡丹江师范学院录取,历史类(本科)要在491分左右;物理类(本科)要在492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年在广东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19 | 491/45451 | 433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492/45213 | 433 | |
2023 | 历史类(史+地) | 本科 | 495/43329 | 433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24 | 492/153395 | 439 |
2023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492/154242 | 439 | |
2022 | 历史类(史+地或史+政) | 本科 | 22 | 495/45122 | 437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497/43282 | 437 |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497/43633 | 437 | |
2022 | 历史类(史+地) | 本科 | 501/39984 | 437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21 | 496/149362 | 445 |
2022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496/149464 | 445 | |
2021 | 历史类(史+地或史+政) | 本科 | 22 | 499/50878 | 448 |
2021 | 历史类(史+地) | 本科 | 500/50101 | 448 | |
2021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01/49387 | 448 | |
2021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02/48999 | 448 | |
2021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21 | 483/157420 | 432 |
2021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484/156308 | 432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在广东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广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牡丹江师范学院简介: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4个、黑龙江省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教育部备案俄语中心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