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知道古诗词朗诵的八字诀窍?

古诗词朗诵八字诀窍“意明于先而融于情”,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将这八个字应用到朗诵实践中,一起来看看吧~

你还不知道古诗词朗诵的八字诀窍?

无论是哪一类文学样式,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某一种思想。

“凡为文以意为主”(杜牧《答庄充书》),“意”是作品的“灵魂”。

唐诗宋词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要想朗诵好唐诗宋词,首先必须准确表达出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意”。

无疑,要想准确地表达出作品中的“意”,就必须对作品有一个深刻理解的过程。

诗词是文学作品最凝练的一种样式,而且唐诗宋词的语言与今天有很大程度的区别,再加上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太熟悉,不少作品中又常用一些典故,更让我们难解其意。因此借助一些参考书,斟字酌句用心阅读所要朗诵的作品,是朗诵者必须做的一件事。

01

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

比如朗诵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就必须了解“安史之乱”,以及“安史之乱”平息之后,邻近民族的进攻和地方军阀掀起的内乱。战争给社会、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动荡,当然也让杜甫亲身尝到了颠沛流离的悲秋。

唐朝统治者在大难当头时,把战争带来的苦难推给人民。然而,唐朝统治者的昏庸与叛贼谋乱、造成动荡毕竟有主次之别。社会现实的这一对对矛盾,构成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两种心态:既怨恨唐王朝,揭露了统治集团不X人民死活的罪恶,却又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劝慰鼓励人民“努力事戎行”。

试想,如果不明白这些背景材料,如何准确地朗诵出作者或作品的“意”来呢?

02

必须了解作者的性格和作品的风格

比如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必须了解李白的豪放和浪漫。

李白是一位天马行空的豪侠诗人,从小就喜欢剑术,又好神仙。他倜傥不羁、追求自由的性格,使他发出了强烈的蔑视权贵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开颜!”他那大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虚构了一个迷离飘忽、神秘莫测的梦境:诗人在梦中会飞、能驾雾腾云;既听到猿啼,又闻鸡鸣、熊咆、龙吟;更看到电闪雷鸣,山崩洞裂,仙人以云霓为衣裳,随风飘然而下……这里有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想象是何等的奇特。而全诗一开头,即开门见山,直言直语,极度的夸张,与他的性格完全一致。

试想,如果不熟悉李白的个性和风格,又怎能准确地朗诵出作品的“意”来呢?

03

必须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

比如朗诵杜牧的《早雁》,就必须明白这首诗所表现的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对战争挑起者的愤恨,对统治阶级的讽刺。

早雁

杜牧[唐]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这首诗句面上是在同情、关心大雁由于“胡虏”挽弓射猎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句面深处既寄托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又饱含了对战争挑起者的仇恨,还隐含着对当时皇室的讽刺。

这首诗诗人写于唐武宗会昌年间。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兵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民族人民背景离乡,四处逃难。当时诗人任黄州刺史,听到了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群众的苦难命运表示了深深的关注。八月正是大雁始飞南方的季节,目送群雁南飞的情景,定有不少感怀,于是采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托物寓意,表达了上述主题。

试想,如果不明白这首诗的主题,又怎能正确地朗诵出作品的“意”来呢?

04

必须了解作品的谋篇布局

比如说朗诵秦观的《鹊桥仙》,就必须清楚作品有描述有议论、有写景有抒情、有映衬有照应的特点。

鹊桥仙

秦观[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没,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写牛郎织女离愁别恨的诗词也屡见不鲜。秦观的这首词无论立意还是谋篇都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另立新意。

词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幅轻柔多姿、纤细巧妙的彩云图,然后笔锋一转又从牛郎织女的情感入手,写出了常人所有的离愁别恨。正因为牛郎织女的相会如此艰难,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也就显得这样的相会更加可贵。接着,作者由描述转向议论,由衷地赞叹了这一对在秋霜白露时相逢的恋人——“便胜却人间无数”。

尽管没写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场面,但相会的时间却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向前推移着。词的下片,开始就承接这一时间推移,运用了对仗的句式,一正一反,相互映衬,“柔情似水”情意缠绵,多么美好,然而“佳期如梦”,时间太快、太短,转眼两人又要分别了,因此怎么忍看回归的鹊桥路啊,实在让人感到心酸。然而到此笔锋又是一转,由描述翻转为议论,热情地歌颂了牛郎和织女圣洁而永恒的爱情,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为全词合笔作结,绵婉蕴,让人回味无穷。

全诗虽然不长,但起结过变有波有折:虽婉曲复杂却又能使人感到文脉贯通,自能一气卷舒。

试想,如果不清楚这首词的谋篇布局,如何准确朗诵出作品的“意”来呢?

05

必须了解作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意义

比如朗诵苏轼的《江城子》,就必须补上省略的成分,理解古今词义的相异之处,按现代汉语理顺词句,明确修辞,搞清典故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锦帽貂裘”句,省略了谓语“穿戴”;“会”解释为“一定”;“西北望”按现代汉语词序应该为“望西北”;“天狼”原为天狼星,这里借代为北方进犯的辽国和西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是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老年郎官,曾劝说文帝并持有文帝的符节去云中赦免当时抵抗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而被削职的云中太守魏尚。这里作者借以表示希望朝廷能下命令委以重任,奔赴边境奋勇御敌。如果有可能,最好用现代汉语将诗词翻译一下。

试想,如果不是这样一字一句地理顺理清这首词,又怎能很准确地朗诵出作品的“意”来呢?

06

“意”明于先而融于“情”

在朗诵唐诗、宋词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精到,然而他们的朗诵却未必能达到应有的艺术标准。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这些人在理解作品的时候太理智、太客观、太冷静,缺少感情,不太投入。

他们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提出“意明于先”而一定要“融于情。思想与感情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开写,只是为了论述的需要。任何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无不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但我们在要将别人的书面语言表述转化成自己的有声语言之前的理解却很容易将它们相互分离。

因此,在明确作品“意”的同时,一定要全身心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否则我们将不可能获得成功。

你还不知道古诗词朗诵的八字诀窍?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高考复读

高考复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