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声音形象常用的四个方法,还不收藏?
人们在生活中的表现千姿百态,从广义讲,一个人的形象除形态外还包括声态、语态。从事有声语言艺术的专门家,具有变化声态、语态的能力,这种变化能力应称做语言造型能力,或者叫做语言的可塑性。
语言造型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形象,创造有美感、有美学价值的形象。语言造型通过声态、语态的变化创造不同的语言形象,是表演艺术上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影响个人声音的因素
形成一个人的语言特征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生理和社会两大因素。
1.生理因素,比较简单,主要指人天生的音色、音调、音量等等。
这种生理因素大都与血缘有关,一个人往往会承继他家族的音色、音量、发音习惯、说话的速度、节奏。当然也会受之于这个家庭的文化影响。这种关系能使一个家庭的人具有相同的语言特征,甚至会造成我们听觉上的失误。例如我们一听到某一种腔调 就能断定这是哪家人在说话,但也容易把他们兄妹间老大误认成老二,女儿误认成母亲。
2.社会因素,是指人的生活环境。其中主要指语言环境。
生活在不同的方言区,就会使人们带上不同的口音。生活在某个聚集区,如部队、铁路、工矿等地方,人们的口音又会别具一格。生活在一个小聚集区——工作单位,也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习惯。生活环境还包含着经济、文化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音量、音调、用词、谈吐速度……当然,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是形成个人语言特征的因素之一。
以上所说的两大因素又是由许多小的因素构成的,诸如:音色、音量、口音、语调、速度、节奏、常用助词、常用词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
那么,我们在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实践和创作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塑造人物语言形象,今天为大家介绍著名著名配音演员、朗诵艺术家姚锡娟老师常用的四个方法:
四个塑造声音形象的方法
1.以人物的生理年龄为依据
根据自然规律,人的声音、语气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发生变化。我们在塑造人物语言形象时,要抓住人物年龄这一生理因素,作为刻画人物语言的依据。
例如,姚锡娟老师的音色适合塑造少年和中青年妇女形象,音域较宽。鉴于这个有利条件,她要求自己在各个音区上都能运用自如。既能发本色的声音也能发非本色的声音,并且还要能变化出合乎各种年龄人物的语气语调。
在话剧 《泪血樱花》中,姚锡娟老师扮演女主人公樱枝,年龄跨度有30多年。
当大幕初拉时,女主人公告樱枝还是个20出头的少X。此时要运用中音X高的声调,音色亮而甜美,语调娇柔,外似从容的节奏中时而夹杂急促的变化,饱含着剧中人的幽忧之情。
第二幕开始,她已两鬓染霜,此时要运用中音X低的声调,节奏略显缓慢,语调柔和、自信,少了一分娇弱添了一分沧桑。
声态、语态的变化成为完成这个人物年龄过渡的重要部分。
2.以人物的个性、气质为依据
在文学作品朗诵中,也可以通过语言造型来大致区分人物。所以说“大致区分”,是因为由一个人朗诵文学作品,不可能把每个人物都演得逼真,但起码要让听者分得清。适度的语言造型能帮助朗诵者表现人物风貌、神韵。
例如,姚锡娟老师在演播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面对着众多的人物,她经常采用对比法进行语言造型。
宝玉黛玉初次会面时大约10岁左右,都是童声。宝黛的语言区别立足于男女之分。在童声的基础上宝玉说话比较干脆,比较冲,比较急促。黛玉则比较柔弱、纤细、缓慢。
当宝钗与黛玉对话时,要强调的是她们的气质、个性差异。黛玉伶牙利齿,口不饶人;宝钗和言细语,含蓄世故。黛玉的声音细亮些,宝钗的声音虚暗些。又比如黛玉与晴雯气质相近,贾母与刘姥姥又都是年迈之人,她们在一起对话,就以主仆相分。主子的语气正经、斯文些,仆人的语气随便、粗俗些。
3.借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塑造手段
当我们要塑造的某些人物实在过于困难,没有可借取的经验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戏曲、音乐剧、话剧等艺术形式。因为戏曲道白本身就带有程式,固有的程式能唤起听众的形象联想,这可以弥补我们塑造中的局限性。当然,这种借用要适度,不求逼真,但求有味。
4.发挥想象,大胆创造
童话、寓言等文艺作品的形象,往往需要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在此类作品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口、唇、齿、舌、喉、鼻的作用,不断调配组合,以发出符合形象要求的声音。至于作品中的形象应该发出什么声音,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构思出来。
例如,我么要在一篇童话中表现“蜗牛”的形象。这时我们可以想象蜗牛是一种满身粘液、行动缓慢的动物,所以应该给予它浓重的鼻音和拖泥带水的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