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努力是什么样子 考上清华背后的付出
没有谁是不劳而获的,好的收获必定有大的付出。我们来看看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高三是怎么付出的。
南京理科学霸刘秋艳
从高一开始,刘秋艳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就多达5个小时,“回到家吃完饭刚好7点左右,她会一直在房间里看到12点。”每天晚上,秋艳都是在妈妈的催促声中睡觉,“她有时候都不搭理我,一定要把自己安排的计划完成了才肯睡。”刘秋艳高中减压的方式很特别,数学考到125分以下就把试卷撕掉,因为这让她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进入之后,学校里的氛围让刘秋艳更加焦虑,“下课和上课一样,全在看书做题,有时候大家还会把要背要记的东西摘抄在小册子上,吃饭看、走路看、跑步和课间操都在看。”因为参加东大提前招生以及复旦千分考都没有通过,刘秋艳情绪上也有些波动,“看到考试就来气,不想考试,不想上学。”
高三,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6月8日的下午,写完的那一刻,突然有种很想哭的冲动。想哭,为那逝去的高三,也为那18年的时光,更为那被定义为奋斗的青春。
停笔的那时,我不禁问自己,“这就是高三吗?高三就这样完了吗?人生的18年就过去了吗?”没有人愿意重来;没有人希望落榜;没有人选择挥霍。所有人都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全力以赴”。蝉的聒噪声和夏季的炎热一样肆意。高三那年,我们几乎没有假期,这对于大多数高三的人来说,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仅有的几天也被成堆的试卷填满。是的,我们抱怨过,反抗过,挣扎过,咆哮过。在qq空间里,不再是爱的吐露与回应,不再是伤感的文字与图片,而是换上了阳光的色调,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与信仰,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鼓励。大家都过上了“教室—食堂—宿舍或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手机要么关机,要么停机;爱上网的也断网了,桌子上的书越来越多,书柜里的不再是言情、漫画、科幻之类的,除了辅导书还是辅导书,宁愿买来,也不愿让它躺在书店里,至少那样会心安一些。做题、看书、吃饭、睡觉、听课、考试……
生活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像被操控的机器人,生活枯燥无味而又机械规律,神经敏感而脆弱。没有人会停下脚步,因为大家都在跑,就算你不想跑,但至少你也得走,反正,你不能始终站在原地,那样,就等于提前宣布你被高考判了死刑。我们都只有一个信念:向大学前进。步子匆忙而坚定,谁也不想在这最后的一程失败。
多少年了?三年幼儿园、一年学前班、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十六年的时间就为了一个理想的大学。只有拼,也只能拼了。高三,你永远不要以为你就是最刻苦的那个,除非你不吃不睡,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
看见过不吃三餐的人吗?看见过体育课、自习课在教室里拼命做题的人吗?看见过能走的地方用跑,还恨不得自己长双翅膀可以飞的人吗?看见过早上4点钟起床背书的人吗?看见过凌晨3点还睡不着的人吗?看见过把教室当做家,把午休被、抱枕搬到教室里来的人吗?看见过数学题没做完就惩罚自己一天不准吃饭的人吗?看见过上课困了时就用手打自己、掐自己的人吗?见过一年不回家只为了能多节约一点时间看书的人吗?看见过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哪个词在哪页都记得的人吗?……
相信你肯定看见过,甚至你还会把这些看做习以为常吧。所以,请别说,你是最刻苦的、最勤奋的那个人。还记得曾经见到一个同学的座右铭,“高三一年不是人,以后年年人上人。”因为梦想,因为信仰,因为未来,因为家人,我们没有理由说放弃,没有脸面说放弃,没有勇气说放弃。我们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我们要去远方,不管路有多远;我们要去追梦,不管路有多窄;我们要有未来,不管路有多险。会哭,但泪水不再代表懦弱,而是象征坚强。会笑,但笑容不再代表开心,而是象征执着。回望来时的路,留下的泪告诉我:其实,高三很幸福,因为充实有意义,你的人生有了规划,不再盲目;你的人生有了方向,不再迷茫;你的人生有了目标,不再空虚。
无情,总是痛苦比快乐多。我们需要放弃,放弃游戏,放弃课外书,放弃那些与高三无关的一切。高三有情,让你的才智与精神剧增。
整理书籍时,那堆起来比自己还高的书,舍不得卖了,舍不得送人,特别那些笔记,那是365天一天一天写下的。那一个又一个本子记录的是对梦想的坚持,见证的是高三那个倔强的自己,不肯向现实妥协,不肯有愧于自己,不肯让自己失望,大有“不到大学非好汉”的气魄。可是,无论你怎样追求完美,你也不能完美。那个书柜里还有多少没做过的辅导书,还有多少没做过的习题集,还有多少没看过的资料。
但是,过了6月8日,它们便再无意义了。写完那一刻,望向窗外,一切都在,天在、云在、树在、花在、草在,只是我不再,时光不再,青春不再。
高三,其实没什么。回想起来,很甜,很美,却没有人愿意再那样,再那样为梦想而改变从前的自己,再那样为梦想舍弃那些不必要,再那样哭着说幸福。或许,每个人都会在地狱一般的生活里感受天堂的美好。或许,有了高三这段五味俱全的日子,以后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讽刺它,鄙视它,战胜它,对它说上一句“高三我都走过来了,还怕你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有高三那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来清清楚楚地证明自己确确实实在这世上认认真真地活过。
高三,其实,没什么,走过了,你就会懂得,它真的没什么。
为何那么多衡中学子考上清华北大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5:30起床,要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床铺打扫卫生,被子叠成豆腐块,铺面不得有丝毫的褶皱;每天要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完成教室—食堂—教室的路程;每天谁第一个到达教室、谁最后离开教室老师都会有十分详细的记录。
诚然,我们承受的压力是难以形容的——每天作业涂卡读成绩;每天老师拿着成绩单画人名;每周周测总成绩排名;每次月考总成绩排名,单科成绩排名,进步退步幅度排名……我们不是坚强,我们是不得不坚强,每次的成绩,总会有不尽如人意,呐喊,彷徨,泪水,委屈,多种情感交织的感觉向来不是好受的。
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有谁知道白天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发泄,晚上躲在被窝里的我们蒙着头默默的啜泣?有谁知道我们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不进反退的挫败感是多么刺痛我们的心?有谁知道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依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谁知道,严格的时间管理,我们一点点的小举动都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有谁知道,我们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承受的?
其实,我们是习惯了……
习惯了早上在天黑黑的时候顾不得洗脸刷牙迅速冲出宿舍。
习惯了一路狂跑到跑操地点到位只用5分钟的神速。
习惯了跑操的整齐划一,仿佛嘹亮的口号依然会在耳边响起。
习惯了每次进教室前扫一下自己贴在教室外面的目标、让心中充有更多的自信。
习惯了早读声音太小被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呵斥提醒。
习惯了早读下课最后几个走进餐厅。
习惯了买饭等候时不忘用功, 吃饭时的狼吞虎咽(现今进入大学真是明白那时速度是多快,在这里至今没发现谁比得上我得吃饭速度)。
习惯了每天看着倒计时在上自习时,看着表分秒必争的状态。
习惯了不再属于高三人的课间,不再是聊天天地,做的只是弄懂自己不会的东西。
习惯了课间追着老师问题的画面。
习惯了利用课间时间到水房洗头发,无论严寒酷暑。
习惯了中午离午休铃声8分钟冲出教室,奔向餐厅的奔跑。狼吞虎咽后再次狂奔到宿舍,时间是那么的正好,每次到宿舍都是敲好打铃。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想想自己像是一只急于求生的狼,而我们那时渴望的是知识,是高分。
习惯了晚饭时不饿不去餐厅的坏毛病。
习惯了总想着把第二天的课表抄到黑板,方便我的战友们准备他们明天的任务。
习惯了晚自习十点放学没有离开、却被楼管向外撵的情景。
习惯了晚上自己一人躲在被窝想想一天的收获,默默的叨念着高考目标、无数次掉下的泪水一次一次浸湿无辜的被角。那时的生活确实令人酸楚,有时是对自己高考的迷茫,也许被成绩的一再打击,不知从哪里再次找到前进的力量。
习惯了那种害怕考试,却时刻期待,用心准备着每一次的到来。
习惯了每天作业都有的成绩单。
习惯了表面上对成绩单漠不关心,但还是把成绩单看了一遍又一遍,与自己心中的目标对照着。
习惯了每周都有的周测成绩排名,无数次的不理想却总也打不垮自信的我们,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
习惯了每次考完试,制定自己的对手与目标。掀起新一轮的拼搏与战斗。
习惯了几次月考后的家长会、换学号。
习惯了三周放一次假却总共在家待不到12小时,晚上黑着天回到温暖的家,早上天不太亮就得准备好没晾干的衣服再次启程,回到追寻梦想的地方。
我们真的习惯了……
而我们的老师呢?老师们吃住几乎都在学校,晚上10点我们休息后老师们还要查房,早上我们起床前老师们就要在操场上等候,年轻的老师还要跟操。老师们跟我们一样没有假期。
一位老师忙得孩子3岁了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有一位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在自己病危的父亲的病房旁批改作业。许多年轻的老师都是在自己的婚礼时才请假。
我们的校长在全体教职工面前落泪,在之外还有好多人挤着进衡中,个个家里有权有钱有势,为了保证优秀的生源,校长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啊!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制度化”了,我只知道这个地方已经烙入了我的灵魂,不管他是类似于林冲脸颊上永远洗不掉的“配军”金印,还是贵族世家引以为傲的家族徽章,我只知道再没哪个地方会让我有这么多的爱与恨、牢骚和誓言、激情与失落。最重要的,它让我有了一段单纯的少年时光,充满可笑的理想与无畏的奋斗。
那个曾经恨得咬牙切齿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说一句不是的地方,那个刚来时巴不得早点走等到真要走时却又想多留一会的地方,它偷偷地留下了我独一无二的青春。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不会在选择衡中,因为第一遍的感觉无可替代!
当我们在衡中时,是身在苦中不知苦。却没想到,当我们离开之后,对于那些难以磨灭的曾经,却抱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慨。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待他的高中生活,但是,我敢说,衡中人都问心无愧,并把它当做一生的财富。每当网上有一些关于衡中的东西,大家都纷纷转载,每个假期,大家都组织聚会,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群孩子常常联系,相互帮助。
为什么,为什么大家对衡中这个词如此的敏感,为什么,为什么都在感慨大学生活的颓废?因为,因为我们是衡中人。直到离开它,我们才明白衡中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