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 事迹介绍
专诸、聂政、豫让、荆轲都是侠义为怀,披肝沥胆的热血男儿,他们受人知遇之恩,国士待之,便不惜以身涉险,以死效力,国士报之,书写了一曲曲雄浑豪迈的悲歌。战国四大刺客事迹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四大刺客
专诸
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他以“鱼肚藏剑”刺杀吴王僚而著名。根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当年从楚国逃往吴国的途中曾看到“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也就是说,专诸为人很有威严,以至于众人见之不敢阻挡,而这种威严则显然来源于他的勇猛。
聂政
(?—公元前397年),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此人在刺杀目标时“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即是说,他一口气连杀数十人,而且在做完这些后还有余力自己剥掉自己的面皮,挖出双眼,破坏面容以防止与自己容貌相像的姐姐遭到追究。拥有如此身手,聂政想要刺杀成功自然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豫让
相比于上面两位刺客在武力方面要差不少,以至于最终他尽管涂漆使自己皮肤溃烂、吞炭使自己声音嘶哑,又乔装改扮、暗中埋伏两次都没能击杀目标赵襄子。
不过,豫让最终还是凭借毅力和决心打动了赵襄子,后者同意他劈砍自己的衣服表明成功为主人复仇。严格来讲,豫让并没有实际上复仇成功,但他留下“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也算是为兵败身亡的主人洗刷了一部分的耻辱。
荆轲
(?—公元前227年),战国时期燕国人。据《史记》记载,“好读书击剑”,然而这也仅仅停留在喜好的阶段。荆轲刺秦的具体过程在我国古代史上可谓“名场面”,当时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当中,并趁着地图被慢慢打开而拔出匕首要行刺秦王。然而计划虽然可行性似乎很高,但实施计划的荆轲却接连出现失误。
战国四大刺客的事迹
鱼腹藏剑——专诸
专诸刺王僚
专诸(?—公元前515年),吴国棠邑人,屠户出身,身手矫健,为人忠义,待母至孝。伍子胥因其义气与其倾心相交。时值公子姬光想要刺杀吴王僚,伍子胥便把专诸举荐给姬光。姬光对专诸甚厚,并且恩养其母。专诸甚为感激,愿以死报之。只是因为老母在堂,一时牵挂不能去行刺。专诸母亲得知此事后,自缢身亡。专诸葬母之后,便可以一心一意谋划刺王僚之事。专诸与姬光、伍子胥商定后,利用王僚愿意吃炙鱼的爱好,决定藏利器于鱼肚中,伺机刺杀。专诸为此专门去太湖学习炙鱼之法三年,手艺非凡。
一切准备就绪,姬光埋伏下死士数百于府内,便入宫邀请王僚过府饮宴,品尝炙鱼,王僚欣然应允,但同时防备甚严,不仅随从甲士全副武装,自己也内衬三层护甲。
酒过三巡,姬光谎称足疾离席,避入密室。此时专诸献上炙鱼,突然将鱼肠剑从鱼腹中抽出,刺破王僚三层护甲,当场杀死王僚。专诸也被王僚卫士乱刃分尸。姬光埋伏的死士杀出,清除了王僚的卫士。姬光随即自立吴王,即吴王阖闾。阖闾厚葬专诸,并抚恤其子。专诸也和神兵鱼肠剑一起扬名天下。
弟忠姐烈——聂政
聂政
聂政(?—前397年),韩国轵人,曾因杀人避仇,带着母亲与姐姐隐居在齐国,为人仁孝侠义,武艺高强。时韩国大夫严仲子被丞相侠累迫害,流亡异地,一直想寻访勇士刺杀侠累,为己复仇。为此严仲子数次赴齐国,送酒食与金箔给聂政,供奉其母,聂政坚持不收,但心中已将严仲子视为知己。
不久,聂母逝世,聂政守孝三年,并将姐姐嫁出。没有后顾之忧的聂政决定报效严仲子。他谢绝了严仲子为他配备帮手,单人独剑闯入侠累府,护卫措手不及,被聂政直接刺死侠累。众卫士如梦方醒,上前围攻聂政,聂政在击杀数十人后,毁容剜目后自尽。
聂政死后,韩王将其曝尸街头,寻找识得此尸之人。聂政之姐聂嫈闻听此事,料到必是其弟聂政。她不避风险,前往抚尸大哭,然后自杀身亡。旁人怜其姐弟忠烈,厚葬二人。
斩衣三跃——豫让
豫让三刺赵襄子
豫让是战国时晋国人,为智伯家臣。智伯对他非常器重,豫让对其非常感恩。后来智伯会和魏韩两家攻伐赵襄子,没想到被三家联合反杀,韩赵魏三家瓜分智伯土地,赵襄子还将智伯的头骨做成酒具。豫让逃脱后,念及智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深恨赵襄子,立志复仇。
豫让更名换姓,冒充受刑之人,潜入赵襄子府邸打扫厕所,伺机行刺。不料被发现,赵襄子怜其忠勇,将其释放。
过了不久,豫让再次图谋行刺,他用漆涂在身上,让皮肤溃烂,吞下炭火损伤自己的咽喉来变声,沿街乞讨,被朋友认出。朋友劝他不用这么辛苦,可以假装投效赵襄子,待换取他的信任后再出手行刺。豫让却认为这样有悖道义,不肯如此。
豫让在赵襄子出行途中的一座桥下埋伏,准备再次出手,却被赵襄子感觉到,被人再次找出。赵襄子问他,他最早的故主范氏和中行氏都被智伯灭了,为何他不去复仇。豫让说,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赵襄子虽然为豫让的气节所感动,但也知道不能再放他离去,便让卫士将其围住。豫让知道行刺无望,便请求赵襄子脱一件外衣,让他刺击三次,象征性的完成刺杀,然后大呼自己可以报答智伯后,伏剑自刎。
豫让的事迹传开后,赵国的人民无不为之感慨赞叹。
刺秦勇士——荆轲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秦国席卷六合,统一之势已成,六国各自苟延残喘。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为质,对秦国有刻骨仇恨。眼见秦军吞韩灭魏攻赵,偏安北方的燕国也将沦为铁蹄下的牺牲品,他便谋划刺秦事宜。他先是找到名士田光商议对策。田光以自己年岁已大,不能胜任为由,向太子丹举荐了挚友荆轲,并为了向太子丹显示自己不会泄密,自杀成仁。荆轲接受了田光的托付,来见太子丹。太子丹将刺秦计划合盘托出,希望荆轲能将秦王活擒或者刺杀。荆轲以事关重大为由,暂时要考虑。太子丹对荆轲百般供奉,恩遇有加,拜为上卿。
秦军灭赵以后,大兵陈于易水河畔,太子丹来催促荆轲动身。荆轲慨然领命,要了燕国督亢的地图和秦军叛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献礼,以便靠近秦王。太子丹派了勇士秦舞阳作为副手陪同荆轲出使。出发前,荆轲在易水河畔留下了千古绝唱。
凭借地图和人头,荆轲顺利见到秦王,但秦舞阳却面露怯色。荆轲镇定接过地图,进献秦王。图穷匕见一刻,荆轲抄起图中所藏的淬毒匕首扯住秦王要刺,秦王慌乱之间扯断袖子挣脱,腰中配剑急切间拔不出来,只得绕柱而逃。秦国群臣和武士未得国君诏令不得上前,太医夏无且用药袋投掷荆轲,为秦王争得一瞬喘息之机,在旁人提醒下,秦王将剑负于背上拔出,一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重伤倒地,用手中匕首投掷秦王未中。荆轲知道大势已去,感慨道自己要不是想活擒秦王,逼其归还六国疆土,当不会失手。旁人一拥而上,杀死荆轲。秦王受此惊吓,深恨燕国,大兵所至,燕国很快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