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谁制定的 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礼乐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等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的含义

概念: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内容:

1、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2、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关于礼乐制度的发展,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古代时期的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礼乐教化,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既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认为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

礼乐制度的作用

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

礼乐制度促进了音乐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礼乐制度一直影响中国的思想文化,如果说周公是“礼乐”的主要制定者,那么孔子就是“礼乐”的坚决维护者。礼乐制度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及音乐格局,它作为统治阶级利用音乐来左右政治的利器控制中国近两千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历史

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