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匈奴的世敌,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历史意义
①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②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