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在我国古代外交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历史意义为: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下西洋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简介
郑和,姓马,小名三保,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今普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1岁时,父亲去世,他被掳入明营,遭阉割,成宦官侍卫;19岁时,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28岁时,明建文帝朱允文即位,派军攻打燕军,他随朱棣作战;31岁时,随燕王朱棣大败建文军,攻陷南京;32岁时,朱棣在南京称帝,为明成祖,年号永乐;33岁时,因战功显赫荣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由马和改名为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7月11日,年仅34岁的郑和奉成祖命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次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视下西洋为弊政,废止远航活动,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1431年,受朱宣宗之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时年62岁的郑和在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
郑和远航七次,每次航行约两年,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访问40余国,到达印度洋周边地区及非洲东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