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气势磅礴的一首词 有哪些豪壮悲凉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中最气势磅礴的一首词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故词中饱含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写得慷慨激昂,气势恢宏。是一首能够感受到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的千古名作。

辛弃疾最气势磅礴的词是什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辛弃疾的好友陈亮(字同甫)来信州(今江西上饶)访失意闲居的辛弃疾,并逗留了十天时间,两人纵谈世事,开怀畅饮,达到空前的默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这首词是别后作者寄陈亮的。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末尾猛然跌落,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宣泄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豪迈高昂,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是辛词代表作之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辛弃疾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21岁时,辛弃疾聚集了2000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人数达二十余万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23岁归于南宋,但一直屡遭排斥。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仍只任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今南京)的赏心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一说此词于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

此词上阕以山水起势,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表达了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用典故对于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结尾抒慷慨呜咽之情。全词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

辛弃疾最豪壮悲凉的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代文学家杨慎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写下这首词时,辛弃疾66岁了,北伐抗金又有了新动作,迟暮的辛弃疾当然支持,可是,又充满了担忧。

一首词中,三个历史人物,七个典故,将辛弃疾的壮志与担忧尽数道出。

辛弃疾盼望着北伐能够成功,可对于北伐的冒进充满了担忧。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一生都在为国着想,一生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辛弃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言文

文言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