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怎么产生的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即是“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在1869年研究发现。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在日常生活中,丁达尔效应随处可见,比如,森林中树叶缝隙处透过的一道道光线;影院黑暗环境下高功率投影仪发出的光束;天空中云缝透过的光线,也常被人称之为“耶稣光”;又如在有灰尘的房间中,从窗户外射进来的光束下,也可以看到灰尘在跳舞。
约翰·丁达尔,英国物理学家,是著名科学家法拉第的学生。他于1869 年发现了丁达尔效应,也是首次解释了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科学家。
当光线射向分散体系时,只有一部分光能够通过体系,剩余部分则被反射、散射或吸收。体系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光的吸收量,而体系的分散程度决定了光的散射和反射量。当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主要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入射光照射到直径小于光波长的分散粒子时,则主要发生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 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丁达尔效应产生原因
一般情况下,人类的可见光波长约在400-700nm之间。而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1、光的散射或折射现象:
如果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会发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浑浊;
2、光的散射:
①胶体粒子(包括云、雾、烟尘等)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可以看见散射光或乳白色的光柱;
② 溶液粒子的直径一般不超过1nm,小于可见光波长,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但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互相干涉而完全抵消或吸收,看不见散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