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学生推翻教材“标准”答案具体情况 是怎么回事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小学两名四年级学生成功推翻官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并给新世纪小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写组(下文简称:教材编写组)发去了邮件,并收到了编写组的回信。回信中,教材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用一副三角尺画角 官方“标准”答案唯独少了165°

10月14日,华阳小学四(6)班,上午第一节数学课。

数学老师黄敏正带领孩子们完成27页最后一道练习题:利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不同角度的角?

这是一道拓展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先独立地摆一摆、画一画,再交流方法。

孩子们拿出三角尺动手画起来,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黄敏并没有止步于此,她带领孩子们,一起归纳了方法。“要给孩子们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点状的。”

就传统思路而言,方法和答案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三角尺上本来就有的,如30°、45°、60°和90°;

第二种是把两个三角尺的角拼起来,可以得到75°、105°、120°、135°和150°。

第三种是把两个三角尺重叠起来,如45°和30°重叠在一起,就是15°。

在总结方法后,黄敏引导孩子们从小到大,对这些角进行了排序。

很快,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角度是有规律的,从15°开始,依次增加15°,一直到180°,但是中间好像唯独缺少了165°。

正在这时,班上的米之贤同学举手了,并特别激动地说:“老师,两个三角形重叠,可以画出165°的角。“

“我当时都是懵的,我也不能确定。”黄敏表示,在备课时,数学教师用书上的答案,并没有165°。

勇于探索的名人素材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高考新闻

高考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