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物理类排名3152-4152位次能上什么大学(2024)
2024年重庆高考排名3152-4152物理类考生能上什么大学?有哪些值得报考的大学推荐?以下为2023年各院校专业在重庆录取对应位次表,供2024年高考同位次考生志愿填报参考!
重庆高考排名3152-4152名物理类考生能上什么好的大学(2024参考)
2023年重庆高考排名在3152-4152位次物理类考生能上的好大学有:
省外:天津大学(位次3396)、厦门大学(位次3266)、中央财经大学(位次326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次367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次3539)。
更多院校,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重庆高考位次3152-4152物理类考生可以上的大学名单(6所)
据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类一分一段表得知:2023年重庆高考位次在3152-4152名的物理类考生,对应高考最低分数为616分,超出重庆本科线210分,同分人数有130人。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类)3152-4152位次大学专业一览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录取批次 | 专业名称 | 位次 |
---|---|---|---|---|
1 | 重庆医科大学 | 本科 | 临床医学 | 3396 |
2 | 陆军军医大学 | 本科 | 基础医学 | 3786 |
3 | 陆军军医大学 | 本科 | 口腔医学 | 3673 |
4 | 北京交通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 | 3396 |
5 | 北京交通大学 | 本科 | 电气类 | 3786 |
6 | 北京交通大学 | 本科 | 软件工程 | 3396 |
7 | 北京科技大学 | 本科 | 理科试验班 | 3396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类 | 3673 |
9 | 北京科技大学 | 本科 | 理科试验班 | 3266 |
10 | 中国农业大学 | 本科 | 生物科学类 | 3539 |
... | ... | ... | ... | ... |
65 | 华南理工大学 | 本科 | 建筑学 | 3396 |
66 | 华南理工大学 | 本科 | 城乡规划 | 3539 |
67 | 华南理工大学 | 本科 | 土木工程 | 4044 |
68 | 广西医科大学 | 本科 | 临床医学 | 3539 |
69 | 四川大学 | 本科 | 金融学类 | 3673 |
70 | 四川大学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 | 3266 |
71 | 四川大学 | 本科 | 预防医学专业 | 3922 |
7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本科 | 自动化类 | 3539 |
7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类 | 3396 |
7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 | 3266 |
重庆高考位次3152-4152物理类考生能上的大学简介
1、中央财经大学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拥有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机构。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4项。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5.33亩,校舍建筑面积142.33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开放融合、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融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与西安市高新区共建西安电子谷,助力乡村振兴,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典型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校地共建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业产业升级发展,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航天,华为、中兴、阿里、腾讯,以及三大运营商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协同,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学生实习基地。
3、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学校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深化国际化办学新格局。积极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目前,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9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起中国卓越大学联盟-日本国立六大学联盟以及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19个国际大学联盟。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校有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各类4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近五年来每年派学生线上线下参加海外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1500余人次;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年均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近600人来校工作访学;2022年以来学校有国际学生1656人,其中学历留学生占比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