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物化生577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湖南物化生577分能上的大学有:广东工业大学、福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湖南物化生577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华北电力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2 | 582 |
浙江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5 | 575 |
西南交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8 | 574 |
重庆邮电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6 | 579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9 | 575 |
宁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12 | 582 |
太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7 | 574 |
云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12 | 578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09 | 57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4 | 575 |
广东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8 | 579 |
合肥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05 | 575 |
贵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14 | 576 |
贵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10 | 572 |
厦门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20 | 575 |
重庆邮电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4 | 581 |
宁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10 | 57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物理 | 本科批 | 102 | 574 |
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11 | 581 |
华中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6 | 577 |
陆军军医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6 | 581 |
太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6 | 579 |
广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9 | 577 |
南京邮电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03 | 582 |
安徽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6 | 580 |
北京化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580 |
西南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09 | 582 |
太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5 | 575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5 | 578 |
重庆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317 | 582 |
湖南物化生577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104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2人,副教授241人;博士生导师211名,硕士生导师24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10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先后有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被评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6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多人荣获国际国内人才奖项及协会、基金资助奖项。
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816人,硕士研究生8159人,博士研究生1215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45人。学校占地面积4363.64亩,分布于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9.38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82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3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