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里阳秋


基本释义

[ pí lǐ yáng qiū ]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内心而不讲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借指评论。相传孔子写《春秋》,寓含褒贬而不直言。晋简文帝母煮名阿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

皮里阳秋

详细释义

皮里阳秋 [pí lǐ yáng qiū]
  1.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内心而不讲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借指评论。相传孔子写《春秋》,寓含褒贬而不直言。晋简文帝母煮名阿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

    胸中褒贬,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

百科解释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后因晋简文帝母名春,为讳“春”字,而改作“皮里阳秋”。 查看百科

最新词典

词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