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有哪些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选择题在试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和技巧能够有效提高答题准确率。审题干是关键。在一道关于某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选择题中,题干可能会给出“该地区位于北纬30°附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样的描述,此时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北纬30°附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明确题目要求是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要点
(一)审题关键
认真审题审图是答好简答题的基础,能够有效防止答偏题。在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和关键的修饰语。题目中提到“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这里的“某地区”就是条件限定词,“农业发展”是题目中心词,“有利条件”是内容回答词。我们要明确答题的范围和重点,避免答非所问。
同时,审图也至关重要。图中往往隐藏着应答出的知识点。在一幅区域地理图中,可能会显示出河流、山脉、交通线等信息,这些都可能与答题相关。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包括标注、图例和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不同地形的分布,从而为分析地形对地理事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全面思考
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在分析原因时,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分析某河流径流量变化大的原因,自然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地形(流域内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对降水的调节作用小)等;人为原因可能有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灌溉、修建水库不合理等)、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径流量)等。
在评价条件时,要全面客观,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评价某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可能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不利条件可能有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等。
在分析对策时,要对症下药。针对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措施。
(三)答题规范
答题要用地理专业术语,确保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描述气候特征时,要用“终年高温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专业表述,而不能用“很热、经常下雨”等口语化的语言。
答题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必须分条分段,一个知识点一条。这样便于阅卷老师评分,也能让自己的答案更加清晰。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先列出优势:“1.气候适宜,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再列出劣势:“1.水资源短缺;2.农业技术水平低;3.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掌握防止漏答的技巧,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同时,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对于自己确定的知识点,可以详细阐述;对于不太确定的知识点,可以模糊处理,避免因错误而扣分。字迹工整也很重要,避免因字迹潦草而影响阅卷老师的判读。
高考地理特定题型答题策略
(一)区域定位
在高考地理最后两道大题中,区域定位至关重要。准确的区域定位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若区域定位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大题的方向出现偏差。
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主要有:
区域定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地理事物轮廓定位法、地理要素特征定位法、地理事物规律、原理定位法等。在考试时优先选择最熟悉的定位方法,再利用另外一种或两种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
利用经纬网定位: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脑中有图,胸中有网(经纬网),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明确陆地与陆地、大洋与大洋、陆地与大洋之间的相临、接壤及包围情况。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些特性确定大致位置。
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定位的重要参照系,还可根据沿某条纬线和经线的海陆地形剖面图进行空间定位。
根据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确定位置。
根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要熟识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熟识海陆轮廓,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可以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如植被、传统民居等;依据图例、注记定位,该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
(二)各类特征描述
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山谷、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
地势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长短状况,岛屿多少。
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气温:季节变化、最冷月最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
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
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
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
(一)细审题干
在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时,细审题干至关重要。要抓住“关键词”“修饰词”和“限定词”。题干中提到“分析某地区在特定季节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这里的“某地区”“特定季节”“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就是关键信息。“某地区”明确了答题的范围,“特定季节”限定了时间,“农业发展”确定了答题方向,“优势条件”指出了内容要求。
接着列出模板。根据题目类型和要求,从常见的答题模板中筛选出合适的框架。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题目,可以参考“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的模板。
然后仔细筛选信息。根据限定词筛选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确定哪些信息与答题相关。题干限定在“山区某地区”,那么材料中关于平原地区的信息就可以排除。同时,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筛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条件。还要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分析河流对农业的影响时,要考虑河流的流量、灌溉能力等特性。
之后酝酿语言。遵循“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的原则组织答案。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条件时,先从自然条件如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方面入手,再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语言要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避免大白话和自造语句,做到逻辑清晰、不互相矛盾、不啰嗦重复、一语中的。
最后书写答案要注意格式整齐,可以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做到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使用地理术语、准确科学。
(二)地图运用
在高考地理答题中,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明确图名,图名通常会给出地图所反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明确这张图主要展示的是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了解图例也非常关键,图例列出了地图中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蓝色代表水体,绿色代表植被,不同的线条可能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或边界。
注意地图中的分界线,如气候分界线、地形分界线等,这些分界线往往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气候、农业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明确空间位置和形象特征有助于准确理解地图信息。可以利用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出某个地区位于哪个半球、哪个温度带;根据海陆位置可以了解该地区是沿海还是内陆,以及与周边海洋的关系。
在分析地图时,要学会分析判断。观察地图上的线条、符号和颜色,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推断地势的高低起伏。
同时,不能忽视辅图的作用。有些地图会配有辅图,如局部放大图、剖面图等,这些辅图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图的内容。在一幅区域地理图中,可能会有某个重要城市的局部放大图,展示该城市的交通、工业等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