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经验交流讨论
高三语文怎么备考?小编整理了高三语文备考经验交流,供参考。
高三语文复习回顾
各位高三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十三中的盛星玮。我今年高考语文有幸得了高分。以前一直是我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今天竟荣幸地给各位老师讲我的复习体会,不由地倍感惶恐。
高三在完成了课文学习,步入复习阶段,语文课似乎难免单调、枯燥、乏味,可我的高三语文学习却充满了精彩与期待。今天我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高三语文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1、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我的语文老师是曹勇军老师(注:曹勇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他一直将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作“战略”,知识点的复习当作“战术”。强调“战术”要提高要过硬,但更要有“战略”眼光。谈及莎士比亚,会说起“四大悲剧”、十四行诗;谈及司马迁,会用“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对联来唏嘘感叹;讲评谈及曼德拉,不忘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谈及“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顺便提到林肯《葛底斯堡宣言》中的“民治,民用,民享”;此外,“和而不同”的英译“agreeingtodisagree”、“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等,都是老曹的口头禅——我们班同学都亲切地称曹老师为“老曹”——可也正是这些“无用”培养了我们的语文素养,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2、用“大视野”,作“小语文”
从高三起,我们每天课前增加了8分钟“时事演讲”。刚开始我和同学们一样觉得高三就该是“题海战术”,对所谓的“时事演讲”完全提不起精神来。可是渐渐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时事新闻走进课堂,逐渐成为茶余饭后除学习之外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和学习内容,同学们对“时事演讲”也由冷漠到好奇,由好奇到喜爱,由喜爱到渴望。高三一年“时事演讲”让我们改变太多。
至今难忘,王海宽同学评“祖孙三代,百年义渡”;王子玥同学谈“家常慈善”。“平谈慈善”;高雪、张吉同学对小学生不科学的“米饭实验”的接连思考,周钰、乔丹、付明建同学对“校车事件”的接力追问;“方韩之争”引起了我班的“马王之争”;迟骋、袁泓所争论的陆港矛盾引发了全班的热烈讨论……
“时事演讲”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与思路,让我们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我从中受益良多,尤其表现在作文上:一模时我的作文只有52分,平时作文也多是三段论、老材料、大路货,二模时我的作文就上涨到65.5分,三模作文普遍得分不高,我还得了57分。一提笔,大量述材便充盈脑中,信手拈来,不仅一下打破了作文“没话写”、“写不出”的桎梏,还让我品尝到“写得好”、“写得有个性”成功的喜悦。
而其妙处不仅于此,它让我们有了“探究国际要闻,品读世间百态”的人生大视野,用这种大尺度来看待语文,语文也不过指掌间了。古罗马奥古斯汀《忏悔录》中讲道:“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只读书,不思考,那我们不过是一株株“苇草”,唯有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才能使我们成为有思想的青年,摆脱平庸,趋于深刻。“时事演讲”使我们班同学作文的立意普遍提高,班级高手云集,每次考试都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
我们班“时事演讲”坚持了一年,一直坚持到高考后。高考结束后,6月21日下午,我班同学相聚一堂,参加了“最后一次演讲”,这个新闻消息后来还登在《扬子晚报》上,为我们的高三生活增添绚丽的一笔。曹老师把我们一年的演讲稿和他的评点汇编成一本书,叫《高三(10)班在六楼》,这本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高三学生必看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让阅读成为风气,摘抄成为习惯
热爱阅读一直是我班的风气,不曾因高考的紧张忙碌而改变。直到高考前同学们仍背后传阅龙应台的《野火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粱文道的《常识》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可阅读却是值得坚守一生的事。迟骋在龙应台的一段话后加上批注:中国要发展,她的人民首先要改变。我们要从脚下立足地开始。正如崔卫平所说,“你站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后面还有这样一行字:“午夜读这样有激情的文字都不觉得困了!”。花姐(花艺琳的外号)读《民国风范》钱理群先生序言,记录下心得:“已经凌晨一点,读到第16节,泪水竟扑簌簌地流下来,不知是困,还是被感动。‘为学术而生’这是一句让人动容的话,似乎幸福感和使命感就是被你醉心的学科所牵挂,让你与那门学科相伴而生,你找到那门学科,似乎就找到人生的定位,这该是怎样的幸福啊。”至今尤记,高考前最后一节课,全班起立,高声朗读俄罗斯白银时代天才诗人巴尔蒙特《为了看到太阳,我来到这世上》,激情洋溢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在先哲智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从容面对高考。
阅读量的增加,使摘抄成为习惯,各人的摘抄也不相同,有话题类摘抄、人物类摘抄、实用类摘抄、时评新闻摘抄等等。摘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形成了多样的作文风格,也使我们有了精神生活和价值关怀,心灵不再苍白。说一件轶事:我与同桌沈懿晖、小乔三人约定,每周四“数学日”,谁考得不好,就请客——买一份《南方周末》或《看天下》或《头条》给大家看!我们互相传阅,选不同的文章摘抄分享。因此我们三人都成为班上的写作能手,也都偏爱写时评。
4、审题诚可贵,立意价更高
审题往往帮助同学们理解题意、辩证思考、开拓思路。许多同学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因为审题失误,使原本的高分作文一下沦落为三四类作文。我校每次印发的作文讲评讲义中都会注明本次作文的审题要点与误区,便于同学们找到失分的原因,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减少我们的审题失误。
高考前我们还进行了“作文向前看”,“作文向后看”的审题训练。后者回顾写过的作文总结教训与经验。前者更梳理了含有动宾、偏正、并列关系的作文题,让大家自主分析讨论写作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素材可以使用。当时讨论的并列式作文题为“成功与优秀”。老师引导我们讨论成功与优秀间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认为成功是优秀的阶梯,有的认为成功侧重于外人认可,优秀侧重于内心要求,追求优秀比成功更重要。正是当时这样的分析经验,使同学们面对“忧与爱”的作文题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若说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基础,那立意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每天的时事开讲是我们班的思维训练时间,也是每个人作文训练的良机。一个话题会引起全班的思考,例如,面对“梁林故居”被拆事件,同学们没有一味指责政府、开发商,而提出让文化融入生活,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让“说大于做”,摒弃“三分钟热度”才能实现文化复兴。59位同学的演讲,就是59次立意训练,这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宽度与广度,让“善于说理,立意深刻,作文素材贴近现实,有鲜活感”成了我们班的写作特色。
6、语文也有错题本,错题回看很重要
大多数同学都有精心编写的数学、物理错题本,而往往忽略语文错题本的价值。就算有,多数也只是词语、成语的订正。而我更关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错题的揣摩。语文错题提供的不仅是正确答案,更是一种深入的反思和揣摩,在旧题与新题比较联系中,找到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路子。
比如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赏析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短短一行文字令人摸不着头脑,可有整理错题习惯的同学,就会以作者和词风——温庭筠和“花间词”为切入点。温庭筠擅长写闺怨,而“花间词”多以女子视角委婉抒情,所以本诗的主人公为满腹幽怨,无处排解,对月思念远方游子的思妇形象。有了这样的基本理解,诗歌第一题思想感情的把握(“恨”指什么)、第二题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题结句(“摇曳碧云斜”)的赏析,都有了解题方向和基础。
错题整理还可以训练我们的钻研精神,字字钻研,句句推敲。“千万恨”表现思妇千头万端、不可言喻的怅恨。“不知”、“空落”表现出山月水风不解闲愁,突出思妇满腹愁情无处排遣。“碧云斜”表现思妇满心愁绪,无意梳妆的低落心情。由关键词入手,便可将含蓄不明的诗歌拆解成一个个熟悉的画面。记得我们复习中多次遇到含蓄婉约的小令(教研室《二轮复习》就有好几首),曹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读婉约小词一定要“细”,体会其中情感的“深”。记上几笔,反复比较思考,阅读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错题订正,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分析和揣摩。我觉得,今年高考阅读《邮差先生》写于抗战时期,与我们一模阅读冯至先生《八月十日灯下所记》所记叙的时间背景接近,在情感、主旨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如果有了对后文比较深入的理解,碰到《邮差先生》,也就有了快速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无论是《八》中战前的宁静,还是《邮》中战时偏僻小城的安逸,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以宁静写出战争的丑恶,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平静生活的礼赞;无论是《八》中招呼士兵吃瓜的卖瓜人,还是《邮》中恪尽职守的邮差先生,都是爽朗豁达的中国人的代表,通过他们表现中国人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希望。但是两篇文章也有不同:《八》叙述舒缓,是因为这是对战争的倒叙,带有回忆的悠长、舒缓的语调,表现出作者对抗战胜利的欣慰,紧扣“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而《邮》中叙述舒缓符合邮差先生清闲的工作特点,体现小城悠闲恬静的生活特点。从对比中看文章,使新文章成了老文章,陌生面孔成了熟悉面孔,这样做起阅读题自然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我当时坐在考场做阅读题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顺手、舒心的感觉!
以上便是我的高三语文心得与体会。谢谢各位老师!
高三语文备考教学经验交流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与在座各位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代表高三语文组就上届高三的备考经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今年的高三备考工作有所帮助。
高三的备考工作头绪很多,也很繁琐。今天,我主要想谈一谈上届高三备考中的一些利弊得失,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可取之处:1、早谋划,及早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为后面复习备考提供思路和指导,便于复习备考的顺利展开。2、注重学案编写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案编写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基础,兼顾全面。按照高考要求编制学案,依据题型,精选模拟试题,增加了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把自习考试化试题分为四个专题: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命题训练。四个专题循环训练,确保了训练的针对性和系统性。3、晨读材料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一轮复习侧重材料的丰富性,二轮复习侧重古诗文阅读,三轮复习侧重作文训练。三个轮次的复习中,晨读材料各有侧重,内容丰富,针对性强。4、注重课堂规范和答题规范。编写了课堂学习和考试规范小卡片,自制了语文考试自检表,以此强化答题规范和作文训练。5、学案引领备考的作用得到强化。三轮复习中,继续编写专题练习,将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很到地结合起来。6、学案编制保证足时足量,提高了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1、一轮复习中两案和资料的关系不太明确,衔接得不是太充分。2、讲多练少。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不能大胆取舍,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3、学案质量仍存在问题。个别试题有争议,仍没有杜绝错别字现象。4、年级征订的试卷安排不周,没有使试卷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议:1、继续强化两案一餐的编写质量,注重两案一餐的系统性和针对性。2、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告诫学生从容审题,以不变应万变。3、加大古代文化常识的训练。4、将规范和作文进行到底。
最后,预祝明年高考再创辉煌,语文学科考出好成绩!
小编推荐: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高三语文备课组复习备考经验交流会
1月6日下午,语文组新老高三成员就如何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进行了交流。综合老师们的发言,我们认为,老高三语文备课组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一、备考角度站得高。
公瑾讲,他们始终强调“学比教更重要”的观点。肖红英老师反复谈到他们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生本”意识或许是高三备考收到实效的重要原因。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这种方法始终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它忽略了学生的活动,其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上一届高三工作做得也很细致。如进行学情调查,研究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作业留多少适宜。又如,在备考复习中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而喜欢参与活动正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讨论法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再如,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备考目标,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完以后考查即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自信了。
进入高三后,许多学生在接踵而来的各场考试中落入了低谷,挫折、失败困扰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制,他们注重个别辅导,个别谈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注重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焦虑心理。
高考的主体是学生,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老师再苦再累也白搭。
二、突破口选得准。
上届高三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素材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整理时文阅读资料时,他们结合老师的特点进行分工,形成这样一些栏目:彭公瑾老师的“老彭论道”,重在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去领悟经典;马中华老师的“老马识文”,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今天的时事焦点,及评论的价值取向;谭长富老师的“富哥读报”,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文艺文化评论;万火成的“老万看世界”,注重杂文的推介等等。
高三还有意识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如彭公瑾老师——儒家、道家、佛家专题研究;马中华——儒学专题研究;富冬梅——鲁迅专题研究;肖红英——龙应台专题研究等等。
如此多的角度,丰富的阅读素材,既能激活学生思维,又能让学生作文增添新的元素。这可以说是上届高三最后阶段语文成绩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考研究和试题的遴选细。
重点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真题。特别注重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考题。在高考试题研究上“五找”:①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对各地调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从众多的典题中,把握高考真谛和命题趋势,明确了备考的方向。再从历年高考试题和各种资料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出一套精要实用的复习资料,作为复习蓝本,确保复习收到实效。
二轮复习时,高三又组织进行开心系列测试活动,不仅精选测试试题,还附上励志格言,鼓舞士气。
四、心态比较平静。
公瑾的口头禅是:“宁可考砸,也要放松。”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每次考试的得失,不因考好而沾沾自喜,也不因考砸而自暴自弃。深圳二摸,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但语文组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没有给学生加压,施压,而是进一步给学生减压。
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期间,肖红英老师甚至找了七部电影放给学生看。老师有淡定的心态,学生才能不急不躁,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北京师大南山附中语文组杨特、宋特、胡红卫老师应邀参加了我们新老高三备考工作交流会。杨特介绍的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讲规律、讲方法、讲试题或答案缺漏的高考复习方法;胡红卫老师介绍的三年规划,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做法,宋特对高考备考的感悟,使这次新老高三备考交流会收获了更丰硕的成果。